春暖花开,春意盎然。3月29日至30日,yh0612cc银河全体同学载着满心欢喜和期待,踏上了为期两天的浏阳梅田湖研学之旅。师生一起走进美丽乡村,探寻农耕文化,享受劳动的乐趣。
学生科夏实副科长致辞
舞龙打鼓 威武开场
伴随着“农大哥”威武的阵阵鼓声,“农嫂子”们的舞龙队伍闪亮登场。阵阵掌声中,本次研学开营仪式正式启动。学生科夏实副科长致辞,她鼓励同学们暂时放下学习训练压力,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,在丰富的实践课程中增长知识,收获快乐,领略农耕文化的魅力。
勤耕少年 向阳成长
牛耕所代表的农耕文明,是千百年来中华儿女以不同形式传承至今的一种文化形态,它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。在教官的指挥下,同学开启了原始牛耕生产活动。同学们不惧春寒,纷纷脱掉鞋袜,换上雨靴走进了泥泞的耕田。在老农的指导下,他们一手牵牛绳,一手扶铁犁,随着老牛的步子一深一浅地耕作起来。不时有同学深陷泥坑迈不动脚,直呼着耕田不易。同学们的积极投入深深感染着在场的班主任们,阳颜梅、汤志红、郭玲、章旭日、姚婷老师踊跃下田体验,为班级争夺荣誉。
竹筏竞赛 团结奋进
百舸争流千帆竞,乘风破浪正远航。竹筏竞技中,同学们在教官的指挥下有序踏上简易竹筏,争相竞渡。听,他们配合喊号发力,精诚合作,使出浑身解数奋力向河对岸划去,誓夺第一。岸上同学的加油呐喊声,不绝于耳,欢笑不断。竹筏体验让同学们感受到竹筏这一传统水上交通工具的魅力,也体会到组织分工和协作的重要性。
非遗传承 “指尖艺术”
草鞋是一个时代的记忆,同学们一边聆听着红军长征路上草鞋的故事,一边在教官的指导中,灵活翻转着那粗糙又有岁月感的草绳,将指尖功夫发挥到极致。编草鞋不仅是一门技术,更是非遗文化传承中的“指尖艺术”。活动中同学们专注凝视,用心感受非遗魅力,不一会儿,一双有模有样的草鞋就诞生了。
罗文军书记、卢海泉副校长点燃篝火
篝火晚会 青春狂欢
夜幕降临,欢乐不停。篝火点燃了全场的热情,同学们高举手中的荧光棒跟着快乐的节奏一起高歌,尽情呐喊,欢声笑语伴着火苗一起悦动。舞台上各班精彩演出,舞台下师生阵阵欢呼与掌声此起彼伏。校党委罗文军书记、卢海泉副校长为晚会点燃篝火,与同学们共享欢乐时光。
撒网摸鱼 尽享渔趣
一方小小的鱼塘,给予这群天真少年最朴素的快乐。同学们在教官的指挥下,撸起袖子,一手抓网,一手拿绳,原地转个圈,一个甩手,网子如同散开的花朵一样落入水中。静置一会儿,绳子一拉,便是满满的收获。如果撒网不尽兴,那就卷起裤脚,脱掉鞋子,直接来个浑水摸鱼吧!胆大心细,眼疾手快,这是浑水摸鱼的要点。一群“渔夫”们甩开了臂膀,向鱼儿发起挑战。尖叫声与欢笑声相伴,快乐与收获同在!
农家用餐 舌尖美味
辛苦地“劳作”后,同学们早已饥肠辘辘,纷纷走进农家品味正宗的浏阳美食。餐桌上,不仅有淳朴的农户精心制作的浏阳特色蒸菜,也有同学们自己的劳动所获——美味鲫鱼。G2203班刘鲲老师为同学们亲自下厨,炸、煎、煮、烧烤,变着花样地为同学们呈上舌尖美味。同学们坦言,太幸福了!
趣味运动 快乐如风
作为体校的学生,平时训练场上运动早就习以为常,这田间的运动会可是头一次。推独轮车,挑箩筐、划龙舟这些展现新农村生活的趣味项目,同学们跃跃欲试。瞧,这些小农民们推着车、挑着担也能健步如飞,行走自如。
颁奖合影
两天一晚的旅程接近尾声,各“生产队”团结协作,展现了少年们的担当与意气。在愉快的体验与激烈的竞争中,各班喜获佳绩。C2002、C2202、G2203、G2206被评为先进班级;G2202、G2205、G2207、C2102、C2101被评为优秀班级;C2201、C2203、C2001、G2201、G2204被评为卓越班级。结营仪式后,全体同学在满载而归中,与基地教官、工作人员挥手告别,回归校园。
领导看望研学师生
结营返回 挥手留念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让劳动光荣、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,让劳动最光荣、劳动最崇高、劳动最伟大、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。”本次研学,同学离开书桌和课本,走进乡村与田野,在实践中感受着劳动的快乐,在劳动中学习着农耕文化,充分做到“知”与“行”的紧密结合。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训练中,更懂得用自己的双手,创造美好的未来!(撰稿:张玲)